“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15年來,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蹄疾步穩,美麗中國畫卷徐徐鋪開。
然而,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久久為功,堅持不懈干下去,才可能結出更多豐收果實,讓老百姓分享到更多生態紅利。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風險挑戰,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問題治理,不斷推進綠色發展,這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來,昆明把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統籌推進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納入國考(省考)的25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標,主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為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盡管如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毫不避諱地指出,“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但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
比如,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164個問題,整改完成率僅為65.2%。滇池湖體水質存在波動,新寶象河、白魚河等6條河道水質與去年同期相比污染加重,有的縣區黑臭水體反彈問題仍然存在。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對標對表、查遺補缺,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問題,以“結果導向”倒逼生態環境治理,切實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務必圍繞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部分整改事項推進緩慢的問題,以月為單位列出工作計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按時按質整改到位。
滇池治理成效在于“水”,雨季溢流污染控制、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染加重河道水質提升、黑臭水體整治成效鞏固等工作,都需要按步驟推進,才能確保滇池全湖水質穩定達到Ⅳ類。還要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著力在水環境治理上做文章,確保重點流域國考(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還有大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工作、確保主城區空氣質量穩定、生態修復保護工程等,都是既定的工作任務。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要牢固樹立并切實踐行“兩山”理念,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確保生態環境治理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快把昆明打造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示范城市和“美麗中國”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