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到了飛速的發展,在“水十條”落地和“十三五”拉開序幕之際,水環境市場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近日,《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審議并原則通過,受此利好影響,我國水處理領域再迎生機。
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資源本來就稀缺,我國由于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2100m3左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隨著城市人口急劇增長,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后,浪費嚴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貧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
隨著這幾年人們的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同時國家和政府推出各種政策推動我國污水處理設備行業的快速發展,給國內環保產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收益。
本次,《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明確要求國務院環保主管部門建立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制度,與國際治理經驗接軌,進一步加強了水污染治理的信息公開和風險控制。擴大了水污染的監控范圍,將農村納 入監控范圍。
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和水環境補償制度,并擴大了排污證發放的范圍,增加了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
同時對違法懲罰力度加大。增加了環評機構以及環境監測機構和水污染防治設施運營機構的連帶責任、將違法設置排污口的處罰標準由2-10萬元提高到了20-100萬元等。
在市場及政府的推動下,我國污水處理行業迎來發展機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估計,2016年村鎮污水處理行業可形成400多億元的產值,2020年產值可增至840億元,2025年可達1300億元。